其实,食铁兽就是大熊猫,名字威风八面,实则憨态可掬。大熊猫与食铁兽的渊源出自它的一个饮食习惯,据说大熊猫一度对舔铁锅情有独钟,居住在四川成都周围山中的大熊猫偶尔会闯入山下村民的家中,舔铁锅里的剩饭剩菜,起初村民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以为大熊猫是为了铁锅而来,因此将它们命名为“食铁兽”,后来人们才知道大熊猫是为了获取生存必须的盐分才走出深山。
大部分熊科动物都是杂食,也就能在过冬之前囤积足够的脂肪,随后进入冬眠。但是,大熊猫基本上只吃竹子,而竹子很难提供足够的脂肪越冬,所以它们只能在白雪皑皑中觅食,其面部、腹部、背部和臀部的白色,就是为了能在冬季雪白的背景中隐藏,从而相对安全地寻找食物。而它们黑色的四肢,会在阴凉处发挥作用,让大熊猫成功“隐形”。在大熊猫近800万年的演化中,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黑白混合色。
“无助”的熊猫幼崽
一只成年大熊猫的体重可以达到200多斤,然而刚出生的大熊猫却只有0.2斤,相差足足1000倍。对于人来说,按照成年女性体重120斤,新生儿体重6斤计算,前者不过后者的20倍。为什么大熊猫幼崽的体重如此之轻呢?
大熊猫幼崽出生时,可以用“无助、弱小、粉嫩”来形容,身上的毛发不多,双眼紧闭。事实上,不光是和人类相比,与任何一种动物相比,熊猫都显得非常特殊,只有袋鼠与大熊猫相似。和大熊猫同属熊科动物的北极熊,母亲和幼崽体重比例为400:1,其他哺乳动物的平均值为26:1。
大熊猫幼崽的特殊性很早就引起了关注,但始终没有定论,最近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有了新的认识。研究者们所使用的研究标本来自五只夭折的大熊猫幼崽,它们80年代出生在华盛顿史密森国际动物园,但是很不幸在出生不久后全部都死亡了,其遗骨一直被保存在动物园的样本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