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闭唱法正是目前发现解决高音综合问题的最佳方法,大家都知道声带天生又短又薄的人发高音是很省力的,早期声乐里把人声分高声部和低声部就是按照这种生理条件为依据的,而关闭唱法的目的是对声带的控制,使其缩短变薄的目的,使没有高音的人,人为的制造一个高音声部,而且这种方法比薄嗓子的发音方式 还要保健,自从发明了喉镜就有一位医生发现了歌唱的秘密,咳嗽前的状态来发音。声带不可控制的说法被打破。

3、任何一个人要想发出漂亮的高音就必须拉紧声带,这个过程是“逐渐拉紧”的过程,也就是说声带的变短变薄,这个过程也就是在逐渐换声。我们平时所说的高音的关闭正是这个过程的具体体现,单纯的让母音变形加“u”或其他的母音变形方式都不是根本,有的人的声带根本就没有高度”集中 拉紧”的能力,你让他母音怎么变形他也唱不出高音来。而有的人的声带天生就具有这种能力,所以会轻而易举的解决高音。这种“逐渐拉紧”的自我感觉是有一种“窒息感”。帕瓦罗蒂所描述的正是这种感觉。

4、这种感觉就叫“紧”,而且唱高音很容易,“芯儿”就是声带拉紧集中的最终结果。 用什么方法来体会声带的拉紧呢?我自己的体会是“ei”比较有效,他能让你体会出后端拉紧的感觉,当你能体会到这种拉紧的感觉并能操作自如时,就说明你已经能基本上能控制声带了。当我们发某些音时会感觉到拉不住,这是正常现象,一旦能让所有的音能拉住时,声音才能说是统一了。唱高音时不必理会 “母音变形”,只需体会拉紧拉紧再拉紧,如此把声音“集中”到高声区就可以了。

6、此时的“ei”的拉紧感觉才会体会到,如果能体会到了,就可以明白声音的集中是怎么回事儿,就可以明白高音是怎么唱出来的。 在歌唱时要永远感觉到“口腔后面的空间要大于口腔前面的空间”,这是声音“不撑”的前提。这样的声音永远是开放出来的。要做到口腔后面的空间要大与前面的空间,就必须抬起软腭,决不能软腭塌下去。 在歌唱时还要永远感觉到声音就发自声带上,正如帕瓦罗蒂所说:让声带立即振动起来、声音就发自喉咙、让声带歌唱。真正体会到了这些话的具体含义,再去听帕瓦罗蒂就会明白帕瓦罗蒂的高音时怎么唱出来的。
